《去年的树》,是一篇日本童话,在2007年底北京举行的两岸四地语文教学观摩会上,两岸四地的老师同教了这篇课文,分别演绎了各自的语文课程理念。这四个个性鲜明的课例,让我们看到两岸四地同属中华文化圈,语文教学有着共同的文化取向——和而不同,多元共生。
一、价值取向的和而不同
(一)和
“和”主要体现体现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导向上;精神层面(人文性)的价值取向上;文本解读的价值导向上。
(二)不同
北大著名教授杨伯峻说:“‘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水或酱醋各种不同的材料才能调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使乐曲和谐。”两岸四地的文化导向的“和”,是在差异中体现的。在价值取向上,大陆更重视文本的作用,台湾更重视生活经验的参与,香港则主要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而去完成“朋友”主题的教学,澳门则更重视身体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学策略的和而不同
(一)和
四个课例教学策略的文化取向,一是开放,二是对话。
(二)不同
“不同”主要体现在在对话教学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
两岸四地的语文教学研讨,已经举办六届,六年来的相互观摩切磋,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的融合,在语文教学的价值导向上,香港的课也体现从语言入手。比如从理解小鸟的心情指数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在师生关系的把握上,大陆的课也体现了教学过程就是是师生交流、沟通的过程。
随着以后交流探讨的深入,两岸四地的课一定能互相取长补短,走向融合,更深刻体现“和而不同”的教学智慧,更好的宏扬中华文化。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和而不同:——两岸四地同教《去年的树》课例的启示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