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家教 做家教 学员查找 教员查找 教育资讯 家长校园 教学方法 试题下载 成功案例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注册 登陆
热点推荐
适度游戏,“勇哥”一句话促游戏迷考上厦大
妈妈,我想对你说(厦大家教心理专文)
2013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始
教育资讯 教学方法 中考 高考 精选模拟 家长校园
注册 登陆
厦大家教 > 家长校园 > 家教故事 > 正文
网瘾虽被列为精神病 专家称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2008-12-4 9:58:23     厦大家教

   昨天,一则关于中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专家论证、玩游戏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的新闻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来自北京的消息说,玩魔兽世界等网络游戏已被由军区总医院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此外,赌博成瘾、工作成瘾、购物成瘾、饮食成瘾、性成瘾、烟酒成瘾等都是成瘾疾病,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数量最多。眼下正值期中考试,当大部分大、中、小学生走进考场时,有一群深陷网瘾的孩子却还徘徊在校园外,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网瘾门诊、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等最近来求助的小患者和家长络绎不绝。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400万“网瘾少年”沉迷网络。近日上海首批10所中学的班主任、德育老师、心理老师接受市精神卫生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网瘾问题干预的前期培训。

  案例1:陷入网瘾难以入学

  小付被父母送到市精卫中心时,他已经比1个多月前消瘦了4公斤,过去的2个月里,每天的食物和睡眠只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生存需要。他省略了一个正常人的情感沟通、人际交流、家庭互动,对他来说,生活只剩下魔兽世界。眼下,开学后,同学们都告别暑假,重新回到高二课堂,但小付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况都不允许他回到学校,他在精卫中心儿少病房住了下来。

  其实3年前,小付还是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小付的父母双双是高中老师,对儿子从小严格要求,对成绩的要求从来不能低于前十。小付印象中,已经想不起来父母何时带自己出去旅游过,在他的脑海中,父母是和“今天作业做完了吗? ”之类的话语紧密相连的形象。自己学习累不累、有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老师有没有表扬自己、学校有没有组织什么活动等这些话题极少出现在家里。 “爸爸妈妈很忙,而且他们回到家里,也会不自觉地把我当成学生来要求。 ”面对心理医生,小付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父母过高的要求给小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初二那年他开始出现厌学情绪,初三没有花太多心思学习的他在中考中失利,进入了一所普通中学。因为没有进入父母期待的重点高中,小付内心充满了失败感,开始自暴自弃,父母因为他进了普通中学而没有提出更多要求,似乎放弃了他。这令小付更加难过,开始花大量时间在网络游戏上,网游给了他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成就感,他越陷越深……

  案例2:网瘾让听话男孩离家出走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门诊从今年5月开设了专门的 “青少年网络成瘾门诊”,从心理矫正、家庭干预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进行综合干预。迄今为止,每天至少有一二名小患者来就诊。

  小杨(化名)离家出走的时候已经有一年多没和唯一的妈妈讲过一句完整的话了。

  小学四年级那年父母协议离婚,他觉得妈妈需要保护,坚持跟了母亲。起初,他很听话,但三个月以后,他开始对母亲那种动不动就说我是个单身母亲,你要为我争气之类的话厌倦,也反感妈妈事无巨细样样插手。不知怎么的,小杨开始打游戏,起初只是单机游戏,预初的暑假开始,他打起了网游,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从五六个小时增加到十来个小时,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就是网络,妈妈对此愤怒不已,骂他、打他,他没有任何反应,当妈妈拔掉电脑插头时,这个已经和妈妈一样高的男孩暴跳起来,把妈妈推倒在沙发上。

  之后的一年里,母子俩很少有对话,总是母亲在唱独角戏,家里的气氛总是冷似冰窖。小杨的朋友越来越少,他也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更没心思上学,成绩像坐电梯一般从中等变为末等,老师电话、家访,也没有挽回局面,无法跟上同班同学的小杨不得不留级。觉得没面子的他索性不去上学,天天在家打游戏,学校放弃了他,准许他退学,妈妈拿他没办法,四处求助。直到有一天,一句责备的话让小杨离家出走。
培训:在孩子变成真网瘾前拉住他

  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门诊“青少年网络成瘾门诊”负责人杜亚松博士说,目前在全球2亿多的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这些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计算机或网络存在强烈的心理依赖——上网的时间不断增加;离开网络后感到明显的烦躁不安;因为上网牺牲了很多学习和正常活动的时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计算机或网络成瘾。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报道网络成瘾在青少年的发生率为1.6%—8.1%,在国内则为2.4%—10%。

  由于眼下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一个网瘾少年背后是一个家庭,而400万网瘾少年的背后,涉及的是400万个沉重痛苦的家庭。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李重庵委员道出了一个真实:“网瘾少年的健康成长停顿了,从心理、生理上呈现病态反应,最痛苦的还是家人,多少家长痛不欲生。 ”

  9月开始,杜亚松博士和华东师大社会学系副教授、华东师大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韩晓燕将分别从医学和社工的角度为老师们培训,培训内容既涉及如何辨别过度使用网络、轻微过度使用网络、正常使用网络,也包括怎样和学生沟通,老师们还可以就自己遇到的学生的表现请教专家,一发现苗头,立即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韩晓燕主任将借鉴香港社工的工作方法,通过小课的方式让老师们学着从家庭和社工的视角来看待网瘾问题,看待孩子成长中需要的帮助,并教授他们一些处理网瘾问题的方法。

  专家说法

  别轻易给孩子贴上“网瘾”标签

  到市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网络成瘾门诊来就诊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因为许多网瘾少年拒绝与人沟通,更不要说心理医生。在家长们的哭诉下,我们可以看到网瘾对孩子、对家庭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有的孩子因为网瘾对学习兴趣减弱,时间长了连智能都受到影响;许多网瘾少年不愿交往,逐渐变得对待他人十分冷漠;网瘾少年大多正在成长发育中,上网时间过长,都会出现头晕、头痛、颈背痛、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易疲劳等生理不适,严重的可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心血管疾病及眼睛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理方面问题,会有悲观消极、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和动机,甚至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行为问题,比如敏感冲动、离家出走、行为越轨,说谎甚至犯罪。某少管所调查发现,三成以上少年犯曾经有网瘾,可见“网瘾少年”如果不及时挽回,堕落为“问题少年”和“犯罪少年”的几率不小。

 

  同时,韩晓燕主任提出,不要给孩子乱贴“网瘾”标签,网络过度使用有专门的诊断标准,胡乱给孩子戴帽子可能会因为负面期待而把孩子推向难以自拔的真网瘾。有的孩子过度使用网络的表象背后可能是亲子关系、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等带来的情绪问题,如果能够发现并对症下压,网瘾不治自愈。

  出现哪些现象就是网络成瘾?杜亚松博士说,核对以下几条标准,首先,如果孩子脑子里总是不断浮现上网的想法以及网络上的场景,自己无法控制;其次,他(她)需要不断增加自己上网的时间,才能感到与之前一样的愉快感、满足感,也就是实际上网的时间和频率常比计划的更多、更长;再次,上网时神采奕奕,下网后无精打采,感到生活毫无乐趣;最后,为了上网不惜放弃其他的事情;遇到问题,只会回到网络,麻痹自己,发泄情绪。

  心理学界近年来一直呼吁,不要把所有的孩子持续上网的现象都定性为网瘾,因为网瘾背后可能是孩子渴望更多爱、可能是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了挫折、可能是他反抗父母的一种方式,轻易判定为网瘾,不仅不利于治疗,而且可能会一些“假性网瘾”的青少年产生身心不利影响。据悉,本周申城将举行儿童青少年心理论坛,其中有关于网瘾的专题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多管齐下预防学生迷网游

  许多高校新生入学,发现校园网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如果用来打游戏,速度就奇慢无比。电力学院宣传部张仙智老师告诉记者,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但大学学习环境比较宽松,一些新生可能出现闲的不知该干嘛的情况,容易给网游可乘之机。所以大学一般用包括限制网速、网管监督,丰富社团、志愿者等各种活动吸引学生来预防迷恋网络。

  虹口区中小学的电脑课上不仅学习知识和技术,而且还穿插了许多未成年人网络天地的游戏,孩子喜欢的电脑游戏满足了他们对娱乐性的要求。虹口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主任陈再跃表示,迷恋网游主要集中在12岁-16岁的少年;网上交友不慎则更多地发生在16以上的少女中,不过青少年网络问题要疏不能堵。虹口区一些中学要求学生制作电子小报,利用学生喜欢和熟悉网络的特点,制作类似 “生命教育”、 “奥运和我”主题的小报。学生到网络上找素材、排版、编辑,整个过程充满了成就感。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也表示,青少年只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品质,网络成瘾是可以预防的。未成年人每周控制上网总的时间、不要去网吧、不打网游,这些都是有效方法。此外,除了上网,培养一些其他的课余活动和兴趣爱好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预防网瘾,我们提倡: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唱歌、阅读、参加社团活动、放松心情(听音乐等)、排解压力,如跑步、打球。 (晚报记者 肖波)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网瘾虽被列为精神病 专家称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归厦大家教网所有 copyright 2009-2015
咨询热线: 0592-2190400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