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家教 做家教 学员查找 教员查找 教育资讯 家长校园 教学方法 试题下载 成功案例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注册 登陆
热点推荐
适度游戏,“勇哥”一句话促游戏迷考上厦大
妈妈,我想对你说(厦大家教心理专文)
2013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始
教育资讯 教学方法 中考 高考 精选模拟 家长校园
注册 登陆
厦大家教 > 正文
中国高校6年扩招5倍
   2009-1-9 16:06:25     厦大家教

2007年11月20日,一位正在应聘的大学生身后是数以万计正在寻找工作的应届大学生。当天,江苏省08届毕业生招聘大会在南京国展中心召开。大约5.8万应届大学生来此寻找工作,一些热门职业出现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

大学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制度。

在我们这里,“大学精神”与“大学制度”都根源于中国问题本身。高校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一项政治改革。

30年前的高考恢复是一项“国家建设”,既开启了教育秩序的重建过程,更配合了新的社会秩序重建。现在的大学问题,同样不局限于纯粹的教育领域,也不止于官员、教师、学生、甚至更广的社会阶层(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分配问题,而更应该从根本上追问整体教育理念的问题,即国家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教育、面对高等教育。

人当然应该处于教育的中心位置,人更加应该处于国家的中心位置。只有摆正了人与国家的关系,才可能真正摆正人与教育的关系。“以人为本”是中国政治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将这一符合世界潮流的理念在实践层面、制度层面不断加以落实和巩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汤敏,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因为在1999年谏言高校扩招,被称为“扩招之父”。在扩招的最初几年,他受到了热捧,支持者甚多。

10年前,汤敏以个人身份向中央高层寄去一封信,陈述了扩招的理由。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部分建议很快得到采纳,接下来扩招的速度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他建议3年扩一倍,结果6年扩了5倍。

经过10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扩招前的8%迅速达到24%,不仅实现了由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而且实现了高等教育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一的业绩。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随着扩招而变得严峻起来,但是汤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直表示:“不后悔谏言扩招,利大于弊”。

热议高校扩招:

汤敏当年力谏扩招的几大理由是:

其一、当时中国的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而菲律宾31%,泰国37%;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对象;

其四,当时高校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有能力消化扩招;

最后,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经多次讨论,国家最后决定1999年大学招生131万,比1998年增长21%,这是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最多的一次。普通本专科年招生数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600万;扩招10年累计招生约为4010万,占改革开放30年以来招生总数的75%。

扩招让大量往常可能被挡在大学之外的学生获得了人生机会。但好景不长,随着2002年第一批扩招学生就业和2003年大学毕业生的猛增,扩招开始被质疑。

“本科生四处有,研究生满街走,只有博士生还可以抖一抖。”这类打油诗在大小就业场所蔓延。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抱怨,扩招让他们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无法找到工作。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养猪、卖小菜的新闻开始见诸报端。

当然,扩招让许多高校焕然一新。高校的土地资源大幅增加,得到的投入也大幅上升。这被认为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长期投资。

热议高校扩招:

1977年恢复高考后,1980至1988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黄金时代。在中央解放思想的号召下,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犹如百花齐放,各个学校都积极开展改革的试点,大有英雄比武之势。

例如,上海交大的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工资制度“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举措;中国科技大学办少年班,“神童”教育风靡一时;华南理工学院搞理工结合,科研走在教学前面;深圳大学进行党政体制改革,提出党的机构要业余化、兼职化,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没有编制,都得兼行政工作。

“现在很多教育改革的措施,大部分都是那个时代推出来的,而至今还为许多高校所效仿。”着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刘道玉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教育改革再次提上日程。

但是,以1999年扩招为代表的新一轮大学改革,“都是属于添枝加叶式的改良”。刘道玉说,1993年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大学合并、升格、扩招,“抓了发展,而出现了冒进和浮夸”,“突出特征是以发展代替了改革”。

刘道玉认为,这些举措虽然抓了一些改革,但是没有抓教育本源的改革,所以问题重生,积重难返。

“总的来说,30年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没有涉及教育本源的改革,所以总的来说教育改革是不成功的。”刘道玉的这种判断遭到许多人的反驳,本身也不无偏激之处,但也敏感地触及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热议高校扩招:

面对大学改革的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汤敏一直坚持:“不后悔谏言扩招,利大于弊”。

汤敏认为,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详尽采纳。他提出3年扩一倍,结果是6年扩了超过5倍;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制度显然也没有按照他期待的程度实施。

“在扩招的同时,教育改革没有跟上”,这造成高校毕业学生非社会所需人才,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最核心问题所在。

汤敏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扩招及可能伴生的短期就业难问题,不可能依靠一次改革而解决所有问题,青年人上大学除了就业的需要,还有更为长远的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长期目标的考虑。

一些教育界专家也有同感,扩招的做法是对的,教育与市场相结合也不能说是错了。问题在于,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当代中国的大学问题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层次可以限制在纯粹的教育领域内;中级层次可以追问到官僚阶层、教师阶层、学生阶层、甚至更加广泛的社会阶层(集团)的诸多利益博弈与分配问题;更高层次的追问则关涉到中国整体政治理念的问题,即国家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教育、面对高等教育。

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缩小招生人数,等同于历史倒退。中国的大学改革已经被“路径依赖”框定,只能前进、不能倒退。从大学问题回到中国问题本身,甚至追溯到某些人类问题,这是中国大学改革必然面对的改革取向问题。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中国高校6年扩招5倍 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归厦大家教网所有 copyright 2009-2015
咨询热线: 0592-2190400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