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深圳育才中学语文教师陈晓华的一封《致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先生的公开信》引起了广东政协委员、深圳市人大代表以及媒体的关注。信中,陈晓华这位全国名师,以他在深圳执教近20年的切身经验建言省教育部门,希望能在全省范围内禁止补课,让莘莘学子从书城中突围出来。于是,补课这个一直遭受众人口诛笔伐的话题再次为大家所关注。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是耕作于教育一线的园丁们向政府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高耗低效,一场疲乏的体力活
“我已经近20年没有享受到一个完整的寒暑假,没有一个完整的双休日。这些年来的工作、生活安排就是:从周一到周五排满了正常的教学课时,周六补课,周日睡个懒觉,如此一来便是一个星期。紧张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枯燥乏味的补课不仅让我们高中教师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更消磨了教师的工作激情……”这是深圳育才中学陈晓华老师的一番无奈剖白。在谈到时下深圳依然盛行的补课风时,这名在深圳执教19年的优秀中学教师连连摇头,“已经感到非常失望,这是对我们中学教育的失望,对补课深恶痛绝。”
从时下各学校依然盛行的补课风,陈晓华想起了小时候在乡下看电影的情景,“开始,大家坐着,由于有人看不见,便站起来看,于是后面的跟着站起来。有人站起来还是看不见,便站在凳子上,于是后面的全部站在凳子上;接着便是把垫脚的凳子层层加高,于是小孩骑在父亲的肩上,父亲再站在凳子上踮着脚……”其实,这样一来,电影的能见度并没有提高,然而所有的人都看得很辛苦。而时下耗时耗力的补课取得的也是同样的效果。“周末和节假日的补课,拼时间拼体力,一刀切,一锅煮,不问学生是否需要,硬性规定,强人所难,各校各区各市层层加码,教师家长学生人人苦不堪言, 怨声载道。”
一场教育补习,为何会引来那么多民怨呢?“基本上补课的时间不是用来上新的内容,而是在‘炒冷饭’。”陈晓华介绍说,“对于老师来说,同样的教学内容炒来炒去,炒得乏味,老师上课没有激情,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创新。而学生更加苦不堪言,没有了周末,压缩了假期, 每天有晚自习,空闲时间完全被作业填满,学生的时间完全被学校人为占据,变成了教育流水线上被严密操纵的零件。”
陈晓华痛陈,这样恶性循环的补课,教育似乎成了一种“体力活”。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进行的都是一场高耗低效的教学和学习行为,都丧失了属于个人发展的时间。“如果老师和学生能利用周末进行调整和休息,下一周的教学和学习或许有了新的动力和能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展兴趣爱好,更能促进全面发展。如今,学生失去了自由的时间, 也就失去了心灵和思想的自由,个性发展和成就自我更是空中楼阁。
都在进补,我不能游离在圈外
2008年,深圳正式出台了《深圳市中小学生在非教育教学时间内留校或入校的管理工作试行办法》。办法明确,在小学6小时、中学8小时的教学时间外,各学校不得组织进行任何班级或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得组织集体补课等。显然,对于学校能否进行集体补课,深圳教育部门有明文的规定。但是,不少学校课还照补。
“尽管深圳教育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办法,但没有刚性禁令或者惩罚措施,仅靠学校自觉执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陈晓华坦言,“在节假日补课,有的学校也是迫于无奈。周围的学校都在补,没道理我不补啊,即使校长也站在反对的行列。”他告诉记者,在育才中学不仅所有教师反对补课,校长同样不支持,但是周边其他学校都在补课,形势所逼学校也不得不跟着补。“如果其他学校都在补,唯独我们不补的话,社会舆论的矛头就会指向育才,质疑‘育才凭什么可以不补课?’如此一来,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整个教育的气候使得各个学校都把补课当作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已经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更何况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和直接面临升学压力的莘莘学子?儿子正在梅林中学读高二的袁女士告诉记者,从进入中学以来,儿子基本上在节假日都要补课。对于学校补课,她表示非常赞同,“我们也非常理解给孩子减负的道理,但是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加上小孩所在的学校又是一般的中学,在学业上与其他学校有距离,学校需要通过补课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学校不补课的话,家长就得请家教或补习机构给孩子补课。而且,相对于家教或补课机构收取的每小时50—100元的补课费用,学校补课更能让家长接受。她告诉记者,今年开学前几天,儿子补了4天课,学校只收了50多元补课费,而且周末进行的补课都没有收补课费,这减轻了家里的一笔开支。据她介绍,由于儿子有短科,她还额外请家教给儿子补习数学和英语,“每科一周1次,每次2个小时,收费是100元,一个月就要近 1000元的额外补习费。”
更让袁女士赞同补课的理由是,“不管好学校还是差学校,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在补课,自己家的小孩更加不能落后。小孩不参加补课的话,学习成绩就跟不上了。只要能让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上去,家长还是非常支持学校补课的。”
升学良方,还是抹杀个性教育?
“补课,这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罗湖外语学校教务处主任张西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感慨。他坦陈,从教育本质出发,中学在节假日不应该补课,老师和学生应该有适当的休息调剂时间。但是,“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把握有限的时间进行复习,“补课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很明显的”。
而且,这一要求更是众多家长的需求。张西云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广东省物价局出台了相关文件,禁止学校收取补课费。在这一政策的敦促下,不少中学高一、高二年级没有进行补课了。但是,张西云也开始担忧:“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补课,学生在学习方面开始放松。有的学生管不住自己,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经常不能完成, 只有少数的学生能自觉学习。”“这样与其他在补课的学校相比,不补课学校的学生学习时间不够,成绩必然跟不上,在考试的时候肯定会吃亏的。”也正是这样,“很多家长主动要求学校在节假日进行补课。”
显然,补课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升学率。深圳市人大代表、育才中学教师严凌君却认为补课对现行教育的副作用大于其有效性。“多看一些书,多做一些作业,学习成绩就会提高?这还没有科学的依据。”严凌君解释,“这种重复操作性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无效劳动,是一种消耗性教育,而不是补充能量式的教育,导致的恶性结果是老师厌教、学生厌学。”这种强制性教育所带来的后果让他更忧心,“长此以往,中学教育根本不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如果说中学是集中营的话,大学就变成游乐场,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同时,他也指出,学生一起补课,这种“一锅煮”的做法,有悖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
严凌君举例说:育才中学成立了以学生为主力的春韵文学网站,在学校的支持下网站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率先在网络时代开创健康高雅的文学教育,成为全国中学文学社的领航者。春韵文学网站网罗了学校一批文学和兴趣爱好者,学生通过自主建设管理网站文学素养不断提高,网络文学作品也层出不穷。比如,学生罗尧的《竹园书屋》获得‘第一届华语校园网络文学大赛’散文类金奖。”而《花季雨季》的作者郁秀,随后又涌现出的绛雪、陈容等一大批少年文学作家更是育才中学校园文学的代表。但是,“由于晚上和节假日的补课,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上被课程占用了,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课外兴趣组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已被摧残和抹杀,春韵文学网站每况愈下。”对于学生学业的繁重,严凌君更多的是担忧。
一纸禁令,何时实现补课突围
尽管深恶痛绝,但是,20年来对三尺讲台的特殊情感和对教育的热忱,让陈晓华把这股失望激化成一种动力和希望。于是,他大胆向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致公开信,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从全省的高度,割除补课这一顽疾。在今年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深圳市委主委钟晓渝,根据陈晓华反映的情况,撰写了一份提案提交大会,建议广东省教育部门颁布一个全省性质的“禁补令”,刹一刹中学节假日补课之风,尤其是深圳。
全省范围内“禁补”能否成功?几位老师反映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山东早已开启了全面“禁补”的先河,而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学校、家长之所以还希望能在节假日补课,是因为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评价要求没有变化,还是以高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来论英雄。这样导致生源不好的学校只好希望通过补课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一家补了,其他家也必定不甘落后。”张西云说道,“高考全省统一录取标准,如果全省统一立法规定禁止补课,进行规范教育,那么,全省所有学校就在统一标准线上,没有哪个学校会因为没有补课而吃亏。”
让深圳老师们看到希望的是,全省范围明令禁止高中节假日补课,这一做法目前已经在山东省全面实行,山东省内高中补课现象也得到遏制。张西云、陈晓华等老师都表示,要遏制目前盛行的补课风,山东的经验值得广东学习。于是, 在钟晓渝和严凌君的提案中,他们建议借鉴广东省推行《义务教育法》禁止初中、小学生补课的做法,由省教育部门出台相应办法或政策,在全省范围内禁止普通中学利用节假日补课,并且规范中学办学。“重要的是一定要加强督查工作,建立长效督查机制,对于查实违规的学校,要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取消评优资格、撤销优质学校等处罚,其校长要免职。”他们也指出了禁令成败的关键。
记者手记
教育评价标准没变 禁补只是个伪命题
前两天,各大媒体上的一则消息让人看了难受———“就业难让重庆上万高三学生放弃高考”。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令现行大学教育模式再次引起国人的深思。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中学毕业生居然也会受波及,这不得不让我们更要反思当前的中学教育。
毋庸置疑,就业难让他们觉得“读书无用”。难道中学的教育就是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么?这上万的高三学生在放弃考试之后,他们是否真正有能力让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勇敢地生存下去,或者能让他们都不走错路呢?
如此看来,从当前的社会形势,到学校出厂的“产品”质量,我们的中学教育亟需改观。强制性、填充式的应试教育已经穷途末路,因为这种教育体制下出厂的“产品”正在遭遇社会和自我的批判与质疑。
近年来,诸多本末倒置的改革,动的只是皮毛,中国的孩子仍然是“书多、作业多、考试多”。在高考体制之下,素质教育只是昙花一现,学生的负担是越减越重。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孩子们变成了一个个学习机器,个性和才能完全被扼杀,更别说一个完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大家都明白,以考试定成败,以考试论英雄,这种教育评价标准已经病入膏肓,更毒害了不少激情学子。如何让学生从繁重的高考学业中解放出来,这才是教改的初衷。全面禁止补课,实现公平教育,这是给学生减压最具体又实惠的方式之一。但是,仅学校禁止补课还不能达到目标。如果学生还是整日要为考试、排名、升学担心的话,最后形成的“墙内不补,墙外补”,学生依然被围困在书本堆积的围墙内。让学生从书本中突围的呼声早已经响起,但是教改的步伐如此之慢,让不少的老师觉得要禁止补课简直是一个伪命题。
●它山之石
山东:
全省“齐步走”规范学校办学
2008年2月,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施行)》。规范明确指出,双休日不上课。全省中小学生双休日一律不组织上课。这里所说的上课,是指学校组织的集体授课和自习。双休日除了部分老师按照规定值班以外,教师不再上班。同时,还规范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等。
近两年来,山东省先后发布了17个文件,规定无论谁要补课,哪所学校要加班加点,哪个地方还再用升学率排名,拿管理者是问。把补课这个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解决,谁违反就撤谁的职。自2008年该文件实施以来,山东已经有30多所学校因违反规定受处罚,这些文件也严格规范了学校的办学行为。
南京:
禁而不止补课复辟
2004年8月,南京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南京市中学节假日对学生开放教育设施和开展教师校内教学辅导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学校在节假日期间要有计划地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体育场馆等设施;如果家长同意,学生自愿,各学校可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利用双休日的一天开展教学辅导活动,集中辅导活动内容可安排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在南京禁止多时的补课又卷土重来。
据介绍,该项补课政策的出台缘于当年南京高考成绩不佳,高考升学率在全省各市中排名靠后。因为,在南京禁止补课之后,江苏省其他城市在双休日教育资源利用方面强于南京。于是,南京市教育部门痛定思痛,出台星期六上课的规定。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高中学生不补课,如何才能真正实行?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