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家教 做家教 学员查找 教员查找 教育资讯 家长校园 教学方法 试题下载 成功案例 关于我们 在线留言 注册 登陆
热点推荐
适度游戏,“勇哥”一句话促游戏迷考上厦大
妈妈,我想对你说(厦大家教心理专文)
2013年9月《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始
教育资讯 教学方法 中考 高考 精选模拟 家长校园
注册 登陆
厦大家教 > 家长校园 > 家教故事 > 正文
贫穷大学生做家教的故事
   2009-9-10 13:02:46     南方网

   南方网讯 “20岁生日的时候,我吃了个鸡蛋饼……”谭洪先的声音陡然大了起来,兴奋地伸出手准备拍手,看到记者,她脸又一下子红了,手也放了下来。

    2004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八,谭洪先20岁生日。那天,她早早起了床,买了一个2元的葱花鸡蛋饼———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她上大学后吃得最贵的一顿“饭”。“每次经过饼摊,我都会算一下日子,因为我答应过自己,要在生日那天自我奖励一下,可以破例吃一回鸡蛋。”1月7日上午,谭洪先说起这件事时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给鹅喂猪食催生蛋

    她想起家里的猪养得挺肥,猪食应该营养不错。于是,她背着妈妈,偷偷地给鹅开“小灶”喂起了猪食。

    谭洪先家中有姐弟3人,每年快到她过生日前的几个月,她就开始“倒计时”数日子,因为只有到那一天,“小寿星”才可以吃两个蛋,这也是一家人一年中可以吃上蛋的日子。她一直记得妈妈的话,“吃了蛋,就可以圆圆满满地过完这一年。”

    但谭洪先10岁生日时,家里的鸡得了瘟疫,大批地死去,只剩下两只鹅。眼见着生日临近,可鹅只会一个劲儿地叫,就是不见下蛋。每天上学前,她都到鹅窝里去找蛋,但每次都只能失望地离开。放学后,鹅到哪儿,她就跟到哪儿。

    “你为什么还不下蛋?”她不解,明明见着公鹅与母鹅形影不离,怎么老不下蛋呢?难道是营养不够?她想起家里的猪养得挺肥,猪食应该营养不错。于是,她背着妈妈,偷偷地给鹅开“小灶”喂起了猪食。可鹅吃了猪食后“不领情”,仍不下蛋。她快被急哭了,缠着妈妈问何时才下蛋。妈妈不急不慢地说,“你10岁时,它肯定会下蛋。”

    九月初八生日那天,“奇迹”终于出现了。那天晚上,等了一天的她在鹅窝里发现了一个好大的鹅蛋,那也是那只鹅第一次下蛋。那个生日,她过得很满足,“从那天后,我特崇拜我妈,她果然没有骗我。”谭洪先说。

    谭洪先说,“我从没想过那只蛋是妈妈放进去的。妈妈不会为了不让孩子失望而创造惊喜,而且,我们家的条件也不允许。我相信这个蛋是上天赐予我的礼物,我一直这么坚信。”

    阳刚名字让我坚强

    用来装柴的背篓是姐弟三人童年的玩具。由于柴很长,遮住了他们的身体,妈妈总戏称,远远地望去,只见三堆柴在移动。

    谭洪先的父亲是文盲,给她登记户口时,父亲报出“红仙”的名字,却说不清怎么写,就任由村里登记处的人随意写下了这“洪先”两个字。“我觉得这个名字也挺好,阳刚一点,让我更坚强一点。”

    谭洪先目前才读大一,她知道,大学毕业时她将面对七八万元的助学贷款债务。对此,她很坦然:“穷,没有什么,只要敢去面对。我从来都不觉得穷是件丢人的事。”

    谭洪先的爸爸年轻时挖小煤窑,身体长期浸泡在水中而落下风湿性心脏病,现在基本失去劳动力。爷爷早年因同样的病离开人世,而75岁的奶奶在10年前瘫痪在床。家里惟一的生活来源是饲养的家禽和2亩地,而这一切,都由谭洪先的妈妈一个人扛着。妈妈有严重的贫血,好几次都累得倒在床上动不了。即使妈妈这样辛苦,全家不到1000元的年收入还是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谭洪先有个18岁的妹妹和一个正上高二的弟弟。

    虽然妹妹是妈妈18年前从山上捡来收养的,但在她看来,早已是家中的一部分。一到下雨天,家里到处漏雨,姐弟三人一起抬着水桶、粪桶、喂猪用的桶,在屋子里接水。然后,三人并排躺在床上,看爸爸在一边编背篓,倾听雨落桶里的滴答声,享受贫穷缝隙中的快乐。

    背篓是三姐弟童年时惟一的玩具。在她的记忆中,大背篓几乎和她个子一样高,一放学,姐弟三人就抢着蹲下,等妈妈依次将背篓放到小小的身体上,然后下山去背柴背猪草,直到天黑时背篓塞得满满的才能回到家中。由于柴很长,遮住了他们的身体,妈妈总戏称,远远地望去,只见三堆柴在移动。回到家,他们累得一躺下就能睡着,直到第二天肚子饿了才想起前一天都没吃晚饭。

    为当家教第一次哭

    在快断粮的时候,终于得知有一份教初二学生的家教,她正符合条件,但必须得交90元的中介费加上岗证。她当即奔回寝室拿钱,可回来时,却被告知“已经派给别人了”。转过身,她第一次哭了。

    谭洪先很爱笑。记者问她读书时哭过吗?她脸红了,“那次找家教,是我第一次哭”。

  上大学是谭洪先第一次坐火车。那天,父母送她到村口,她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独自爬过两座山,坐7个小时的公交车,再登上北去的火车,26个小时后来到完全陌生的北京。

  “当时身上几乎没有多少钱了,挣生活费是当务之急。”谭洪先说,一开学她就四处打听做家教的兼职。学校有个家教部,谭洪先每天“三顾茅庐”,连续两个星期,问得负责联系家教的师姐都烦了。在快断粮的时候,终于得知有一份教初二学生的家教,她正符合条件,但必须得交90元的中介费加上岗证。她当即奔回寝室拿钱,回去却被告知“已经派给别人了”。转过身,她第一次哭了。

  3天后,她终于得到了一份家教的兼职,这才续上了饭卡。“身上只要有饭卡,生活就能继续。”她的身上几乎没有多余的钱,一有钱,她就存入饭卡,但只有一次例外。

  那一天,谭洪先在电话中问弟弟还有钱吗,弟弟生硬地回答“有”,然后就转移话题。敏感的谭洪先发现,往常弟弟总是缓缓地回答“还有一点点”。她猜弟弟一定没钱了,于是将身上仅有的100元寄给了弟弟。收到钱后,弟弟这才承认他已经几天没钱吃饭了,那天为了不让姐姐担心他才撒谎的。

  钱寄出后,她身上只剩十几元钱,又恰巧遇上孩子家长没带钱。这一拖就两个星期,她天天吃馒头。忍到第3个星期,她终于领到了工资,那一天的米饭特别香。

  再穷也要坚持学业

  她告诉父母,过年不能回去了。电话那边一直是沉默,父母心知肚明,谁也不忍心将这辛酸点破。

  即使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谭洪先也不愿意向同宿舍的人伸手借钱。谭洪先说:“贫困总会过去,不丢人,我是不想让别人可怜我。”

  同宿舍的几个同学对谭洪先的家庭情况知之甚少。因为才大学的第一学期,还没有考过试,但同寝室同学仁君说,“我们都知道,她的成绩肯定很好!”在仁君的印象中,整个宿舍的同学上课抢座位的重任都交给了谭洪先,平时宿舍里也只有她每天坚持去自习,而且她还得为家教课程备课。所以,大家出去玩,她一般都不去。仁君说,谭洪先能安排出时间做这么多事,特别让人佩服。

  1月10日是期末考试,这几天谭洪先的课堂笔记本特别“抢手”。谭洪先说自己喜欢学习,总是不知不觉中便自习到熄灯,想起还没为第二天的家教备课,只能抱着备课资料去楼下的英语角,借着那儿的光亮备课。“妈妈说,再穷也要将学业坚持下去。弟弟的成绩比我还好,一定要让他也念下去。”

  两个星期前,当同学们都开始订回家的火车票时,她却告诉父母,过年不能回去了。电话那边一直是沉默,父母心知肚明,谁也不忍心将这辛酸点破。

  “其实我好想回家,回到家人的身边。现在还不敢告诉弟弟,我怕他分心。”谭洪先说,如果不回家,她将在这里再找一个兼职,以维持下学期她和弟弟的生活。

  对话

    最开心的事:大学后不曾生病

    谭洪先说大城市看病很贵,她“生”不起病

    新京报:上大学以来有开心的事吗?

    谭洪先(以下简称谭):当然有啦,到北京后我没生过病。我就怕生病,大城市看病很贵,我“生”不起病。

    新京报:有最难熬的时候吗?

    谭洪先:给弟弟寄去100元后身上只有十几块了,每天吃馒头,熬过了两个星期,饿了就一个劲儿地喝水,弄得上自习老跑厕所。那时候最难熬。

    新京报:你是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吧?在北京习惯吗?

    谭:对,不过我在家时也很少吃(米饭),因为稻子得卖钱,不舍得吃,红薯便宜,老吃红薯。

    新京报:妈妈喜欢接你电话吗?

    谭:不喜欢。山里就一部电话,山下喊她,然后她下山接。她接一个电话来回得花一个小时,地里的活就干不过来啦。所以,一个月我才打一次。

    新京报:电话最长打多久?

    谭:中秋节那次打了5分钟。但那是个无线电的座机,信号差,开始我打了快半个小时还接不通,急得快哭了,那天我就是特别想听一听妈妈的声音。

    新京报:你现在钱包里有多少钱?

    谭:钱包?我哪用那个呀!(掏了一下口袋)还有几块钱。

    新京报:姐弟间有争吵的时候吗?

    谭:还好吧……(停顿几秒,想了一下)哦,有的,我妈妈过生日时,外婆捧来花生,姐弟们都抢,这算不算呀?

    新京报:感到北京消费高吗?

    谭:我一到这儿就发现贫富差距太大了,不过,贫困又有什么呢?我觉得没什么。等我毕业后有工作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编辑:姜志)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贫穷大学生做家教的故事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分享到:
 
版权归厦大家教网所有 copyright 2009-2015
咨询热线: 0592-2190400 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