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饮食上的厌食,家长都很注意调整,孩子的“智力厌食”却为许多家长所忽略。近几年来,许多年轻的家长把全面教育和特长学习当作提高孩子素质的重要内容,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财力。他们让孩子在周末和寒暑假补课、学弹琴、学绘画……可令人困惑的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升反降。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给予过多的智力刺激,使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减弱,患上了 “智力厌食症”。
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智力发展环境是必要的,但凡事都要适度,只有符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智力刺激,对身心发展才有积极作用。这和饮食上的厌食一样,吃得过多过饱,就会促使他出现厌食症。同样,在智力培养中,如果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多地给予孩子被动刺激,也会使孩子出现“智力厌食症”。
家长在给孩子智力刺激时,要注意刺激的数量、程度,最好使孩子感到“还很想吃”,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程度的“饥饿感”,有利于激发其下一步的兴趣和求知欲。
和成年人一样,孩子的需要是兴趣、动机形成的前提。因此,在孩子产生需要时,就要避免过多地给予不适宜的刺激,如在选择图书、玩具时,应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在于多、杂,让孩子形成比较稳定的兴趣。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应把孩子的时间都安排在“智力开发”上,应当经常制造一种轻松相处的环境,改变生硬的方法,寓教于乐才能引发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在最关键的地方注意稍做停顿,启发孩子自己去“续尾巴”,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他的想像、判断、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孩子产生迫切希望了解故事发展的心理需要。
孩子“智力厌食”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兴趣不稳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家长只为孩子创造了物质上的条件,而忽视了对其正确有度的引导。如果学习压力过重,孩子的身心都会不堪重负。重负下的孩子不仅易对事物缺乏兴趣和好奇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长大后也会竞争力弱,不善为人处事。所以,望子成龙的家长,也要慎防孩子“智力厌食”。
版权声明:以上关于慎防孩子“智力厌食”的文章内容属于厦大家教纯公益完全免除中介费,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